English

创业导师的时间管理:业务、学习、做公益

2018年,上海孵化器迎来成立30年,第一财经广播联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、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,合作推出系列访谈节目《厚积薄发创未来》,展现上海孵化器3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。本期专访上海宋海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、公司法律师、国家火炬创业导师、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——宋海佳。

从08年开始,宋律师就跟随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,给上海市各个园区孵化器的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培训,培训的这堂课让他对各个园区的孵化器有所了解。因为这样一个契机,他跟随着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一些领导和老师走街串巷,到各个园区各个孵化器为科技创业者提供法律上的帮助,不知不觉一晃就是十年。


做创业者的“法律保健医生”

宋海佳律师是一名公司法律师,专注解决股东争议案件。在他看来,科技创业最重要的资本是人力资源,是创始人团队、合伙人团队、股东团队。融洽的股东关系或合伙人关系,是保证科技项目创新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石。

他致力于为融洽的股东关系打造机制,这个机制就叫做“预防控制股东纠纷的发生”,保证创始人之间除了彼此信任以外,还有法律的制度,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彼此有非常清晰的权利和义务,这也是他们一起走向未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。他做的是创业者的“法律保健医生”。


与创业者共同学习进步

宋律师表示,能坚持十年做创业导师,主要因为几个因素。首先,在做科技创业导师的过程中,他本身也是受益者。

帮助这些创业者的过程是在给他们输出正能量,同时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激情活力也会反射给他,让他获得一份能量。另一方面,作为公司法律师,必须了解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同商业模式,这种不同商业模式会带来不同的法律关系。

如果要提升专业能力,必须有这样的一手资料。所以他在给科技创业者服务的过程中,也了解了最新的商业模式,让他可以把一些碎片式法律问题系统化、经验化,不断打磨提升他的专业。

从这一方面来说,创业导师工作也给他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,使他从中受益。



以创业导师身份打动当事人

宋律师在从事创业导师的十年间,有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。他当时帮一家大学生创业团队打官司,这家团队因为缺乏一些沟通的艺术,跟项目方出现了矛盾,项目方非但没有结清款项,反而把他们告上了法庭,要求他们退还所有的预付款,并且因为他们没有履行合同义务,没有交付合同约定的标的物,而要申请人民法院查封他们的公司账号。如果这个官司败诉的话,这家公司就要破产了。

当时,宋律师在法庭上发表了他的代理意见。他说:“尊敬的法官,我是上海的宋海佳律师,但今天我不是以律师身份来参加诉讼的,我是以我们国家科技创业导师的志愿者身份来帮助被告无偿代理的,他们是一群充满激情、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创业团队,如果这个案件败诉,他们的创新创业的项目必将破产清算,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悲剧!”

这是他20多年律师执业生涯中唯一一次,在法庭上不讲法律不讲证据。但是就是这几句话感染了法官,打动了原告。宋律师表示,“是志愿者的公信力,是创业导师的品牌价值打动了法官,是我们无偿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服务这种行动感动了、感染了法官,打动了原告。”最后,原告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,在法官的主持上双方调解结案。这是他在这十年科技创业导师工作中,记忆比较深刻的一个案件。


1/3时间做业务,1/3时间研究学习,1/3时间做公益

宋海佳律师表示,律师事务所有一个时间管理原则,叫“三分之一时间办案;三分之一时间研究;三分之一时间公益。”科技创业导师工作不是他一个人,是整个律师事务所的工作。他坚信,作为一个科技创业导师、一名志愿者,他本身也是受益者,在整个科技创业导师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,他相信,科技创业导师也能坚持下来,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一份追求。


上一条 下一条